财政,夯实国家治理基础。
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预算报告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研读2023年这份政府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数里行间折射新时代新征程的国计民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十组数据看增进民生福祉
新华社记者
翻开5日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一个个目标数字,牵动着一项项民生新部署,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力增进民生福祉。
GDP增长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综合彭博新闻社、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3月5日报道,中国政府为今年设定了一个温和的经济增长目标——5%左右。中国已经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并正在努力恢复更强劲的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就成了表明中国领导人将如何塑造2023年经济政策的一个关键指标。
报道称,经济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当局是否会调整其在财政和货币刺激方面措施的线索,这反过来可能会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增长产生影响。
香港保银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说:“这个数字是克制的。因为新冠疫情政策已经调整,中国没有实施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的紧迫性。”
北京此前已暗示限制使用经济刺激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官员日前表示,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报道认为,今年的经济反弹有了一个良好开端。1月份的初步复苏略显谨慎,2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则大幅反弹。经济状况持续改善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月将中国2023年的增长预期从之前的4.4%上调至5.2%。该组织的报告说,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5日报道,在防疫措施放松后,作为中国旅游大省的海南近期重新吸引大批游客,免税消费市场荣景重现,当地同时还与西方科研院所增进了深海领域科研合作。《联合早报》记者王纬温走访三亚,发现当地已按下“快进键”,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同时打造科创高地和国际旅游胜地。
“在潜水器里其实就好像在电梯里一样,让人感觉没有任何压力。”曾操作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的潜航员李航洲近日在三亚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称潜入深海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危险恐怖。
据报道,2016年正式运行的深海所重点研究深海科学、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两器两船”(“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以及“探索一号”和“探索二号”科考船)是其探测海洋深处的重器。发展深海科技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内容之一。
尽管中西方紧张关系近年出现升温,中外交流成本也因疫情有所上涨,但中国与西方科研机构进一步携手勘探深海的合作并未受阻。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4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会在全国人大会议阐述发展规划,增强公众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旨在传递中国共产党的信心,鼓舞全国民众团结。
《人民日报》近日报道:“只要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我们的钢铁意志,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铿锵步伐。”
为助力经济发展,中共在会上将承诺推动中产人群的消费,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中国一直宣称,中国的成功证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对中国来说,这需要降低自身对西方关键技术的依赖,引导经济发展并遏制金融风险等。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5日报道,4日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5日开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年度会议受到外界密切关注,因为今年两会会议召开正值中国将其战略重心重新转向刺激经济增长之际。
专家预计,北京将关注其长期目标,如科技自立自强。这些计划将在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关注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北京将重点推动哪些行业。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据美国雅虎新闻网站3月3日报道,在中国重要的年度政治会议上,预计届时当局会提出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计划。而建设数字经济的计划预计将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国全国人大会议5日开幕,全国政协会议4日召开。
近日,中国出台了一项宏伟的数字化计划(即《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本网注),强调到2025年基本建成基于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
根据该计划,中国将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包括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该计划还呼吁“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
2022年9月20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智能工厂内,智能物流小车在工作。近年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中国(南昌)数字经济港及周边数据中心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大数据与云计算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方式,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新华社)
,,扑克三公下载(www.eth0808.vip)(三公大吃小)是用以太坊区块高度哈希值开奖的棋牌游戏,有别于传统三公开船(三公大吃小)棋牌游戏,三公开船(三公大吃小)绝对公平,结果绝对无法预测。三公开船(三公大吃小)由玩家PK,平台不参与。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港澳各界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纷纷认为中央为港澳发展举旗定向。
香港《星岛日报》网站3月5日报道称,全国人大会议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未来要继续落实“爱国者治港”等原则。
回顾过去五年,报告表示:“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稳定。”
1月15日在香港西九龙站拍摄的高铁恢复通车仪式现场。据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恢复运营初期将安排开行广州、深圳地区和香港西九龙之间的跨境高铁列车,日均开行高铁动车组旅客列车38.5对。未来还将根据客流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开行方案,推动跨境高铁旅客运输有序恢复。(新华社)
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 据德国《自行车旅游者》杂志网站3月3日报道,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2025年8月举行,东道主是中国成都。世界运动会以非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为特色。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约阿希姆·戈索说:“我们现在将联合制定一份满足所有要求的提议,在此过程中将充分考虑主办城市和中国体育迷的关切。”
报道称,除了世界运动会,成都还是其他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地。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今年7月在成都举行。
2024年,成都将迎来两年一度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汤姆斯杯和尤伯杯。
报道称,举办这样的世界级体育赛事需要广泛的政治支持和商业支持。这座城市在2019年宣布获得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时,曾遭到质疑。这是成都首次举办这种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
这是2021年12月8日在成都大学拍摄的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新华社发)
参考消息网3月5日报道 据《爱尔兰时报》网站3月3日报道,在中国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前一天,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3日齐聚北京。
报道援引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发言人郭卫民的话说,五年来全国政协共收到近3万件提案。提案聚焦各类问题,从经济发展到粮食安全以及乡村振兴和应对老龄化等。
据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有2000多名,其中很多人来自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职能。
报道称,全国人大会议将审议批准重要政策,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政策。全国人大代表们还提交了大量建议,以推动解决诸如人口出生率降低等现实问题。
美国《华盛顿邮报》关注到,中国将在今年两会上推动“力度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的政府机构改革。
报道称,在今年两会期间,除了宣布国内生产总值目标以及意在提振经济信心的政策之外,官方还将宣布旨在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机构改革。
德国《南德意志报》认为,中国在未来两周内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和新法律对今后几年具有指导性意义。
报道称,与每年一样,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以政府工作报告拉开帷幕。领导层将在该报告中宣布今年的政治议程和经济目标。大多数观察家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5%到5.5%之间,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武特克不排除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6%的可能性。
参考消息网3月5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3日刊登题为《中国两会:在年度会议召开之际,七个经济要点值得关注》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疫情的冲击之后,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在重回正轨。要实现今年的目标,中国面临着不少内外压力,这让今年的两会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经济方面值得关注的七个要点:
1.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可以说是今年最受关注的。据政策研究机构特里维尤姆中国公司称,分析人士预期,在去年12月迅速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将超过5%,表明“领导层渴望经济蓬勃发展,但又不想把目标定得太高”。一个不那么雄心勃勃的目标可能更有助于解决中长期结构性问题。
2.新的经济监管者、新的改革议程
两会结束时将任命新一届政府官员,其中包括那些将负责国家经济发展的官员。中国还将推进大规模机构改革,这也可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改革的具体安排预计将在两会期间公布。
3.人口挑战
人口问题将是今年议案提案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去年出现60年来首次下降,这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预计会上将讨论如何提高出生率、应对老龄化现象和劳动力人口减少。
参考消息网3月5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2日报道,中国经济快速反弹的迹象重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期待世界头号大宗商品进口国的需求带来辉煌的一年。在即将召开的年度会议上,北京选择如何支持经济复苏,将成为从铜到原油和大豆等各类市场关注的焦点。
报道称,在去年因新冠疫情防控导致消费急剧下降后,中国的重新开放以及随之而来的政策措施调整可能会提高一系列原材料的需求和价格。
哪些市场将从政府重新关注经济增长的政策中获益更多?对于厘清这个问题来说,这种政策支持的侧重点至关重要。
报道称,人们恢复出行提振了对石油和燃料等大宗商品的信心,在疫情管控和交通限制调整后,这些商品成为提高流动性的关键。
报道称,中国把提振内需作为首要任务。这可能表明5日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将减少强调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2月份,中国工厂活动出人意料地强劲复苏,这也可能打消人们对政府需要增加直接支出以保持经济正常发展的预判。
报道称,如果决策者选择支持消费,或许会通过扩大信贷的措施,那么原油、汽油和塑料等衍生产品的市场将从中获利。虽然在汽车和电器等消费品上的更多支出将增加金属的使用量,但这不太可能填补中国过去在机场、铁路和桥梁等方面的更大需求。
【两会新华社权威快报 | 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两会新华社权威速览|一图速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网友评论